登神小说 > 清妖 > 第20章 大清吉祥物
  对赵安心怀厌恶的自然就是三年后的嘉庆帝永琰。

  永琰与福长安都是出生于乾隆二十五年,今年均是三十二岁,且两人打小在宫中一起长大,因此感情相当不错。

  这也是为何福长安虽紧跟和珅,但不怎么针对永琰,甚至有时还会适当照顾永琰的原因。

  赵安前世历史,嘉庆也因了这份情谊没有处死福长安,只是让这家伙到狱中亲自观摩和珅上吊,结果吓的屁滚尿流。

  永琰是同八哥仪郡王永璇、十一哥成亲王永瑆及弟弟永璘一起过来的,这四位也是老太爷如今尚健在的皇子,其余都已不在。

  皇子后面则是一众军机大臣,为首的是领班军机大臣阿桂。

  阿桂虽已不问政事,但其领班军机大臣的职务老太爷一直给他保留着,这使得和珅始终无法名正言顺成为大清朝的首相。

  或许,这也是老太爷刻意为之,免得和珅把持朝政太久尾大不掉。

  毕竟,大清的江山姓爱新觉罗,不姓钮祜禄。

  老太爷再喜欢和珅,也要为儿孙们考虑的。

  阿桂只要始终占着领班军机大臣这个位置,哪怕啥事不干,于大清体制内他就是朝堂第一人。

  一般大型活动及皇子娶亲、公主出嫁什么的,阿桂都会出席,一年一度的除夕春晚也不例外。

  甚至可以说阿桂才是这场晚会最重要的嘉宾,每年晚会开始前,老太爷都会先问一句阿桂在哪。

  跟在阿桂身后的是彭元瑞、王杰、董诰、松筠四位军机大臣。

  福长安之所以同皇子们走在一起,自是因为那不可说的原因,当然也可理解为福长安同四位皇子都是表兄弟。

  其他王爷如帽子王们这会早在殿中了,礼亲王麟趾、郑亲王积哈纳同睿亲王淳颖、豫亲王修龄他们都聊了一个多时辰,不过聊的都不涉及朝中之事,不是不想聊,而是不敢聊。

  老太爷登基五十多年来做的最成功的两件事,第一件就是利用文字狱打断汉人读书人的脊梁骨;第二件是通过几桩宗室大案成功将包括帽子王在内的宗室们给锁进“笼子”。

  如今的朝堂几乎看不见王爷们的身影,于政坛影响力基本为零。

  说是八位吉祥物可能更恰当。

  “进去吧。”

  福长安笑眯眯的拍了拍赵安肩膀,同几位表兄一同迈入大殿。

  永琰眼神中的厌恶之色一闪而过,经过赵安面前时看着如同路人。

  赵安大概也猜出永琰身份,但现在二人无论是身份还是实力差距都太过明显,要不然肯定拿哭丧棒把这个不孝子撵出灵堂。

  怎么进去呢?

  总不能跟人家皇子一起进吧,虽然赵安觉得自己也能算是其中一员,但理智让他乖巧的选择跟在军机大臣后面进殿。

  即便如此,这待遇也是超常规!

  殿外冻得瑟瑟发抖的官员无数,品级比赵安高的也不在少数,可能被老太爷亲口叫进大殿的,赵安可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阿桂只是瞥了眼赵安便径直入殿了,似乎并不关心赵安是谁,又是谁的人,皇上又为何对他如此特殊。

  其余几位军机大臣面上对赵安或欣赏、或鼓励、或探究,反正全是笑面虎,看着特别亲切。

  这就是中堂大人们的道行!

  元婴宗师的修为岂是练气、筑基小儿可窥探的。

  这一幕,自然被大殿内的王公大臣尽收眼里,震惊、疑惑、羡慕...

  如果眼神可以用激光笔代替,那赵安现在脸上肯定全是密密麻麻的红点。

  无所谓。

  赵安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所有人都去猜,去琢磨他“赵有禄”到底有什么背景,凭什么能得此殊荣。

  猜不到就脑补,跟福昌一个德性最好。

  补来补去,五福阿哥光临忠实的紫禁城才能有法理基础嘛。

  站在位置上的纪昀和刘墉则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看见没,这穿堂风喝多了也能喝出个大运来,啧啧,坐在风口上,猪也能上天。”

  纪老胖子话中满是酸味,显然赵安跟在军机大臣后面进殿刺激到了这位大清宗金丹第一人。

  地道北京话讲:“你丫算哪根儿葱啊,也配在这儿拔份儿!”

  刘墉精瘦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只山羊胡子微微抖动,低声道:“风向要是有变,这猪飞的越高,摔的越惨。”

  话里有话!

  风向怎么就有变?

  还真有变!

  与和珅不和的书麟从山西巡抚任上调任权势更重的两江总督,现任两江总督孙士毅调任四川总督,传闻嘉亲王师傅朱珪开春后极可能出任两广总督。

  再有嘉亲王永琰岳父公阿拉出任礼部满尚书,别人或许还看得云里雾里,纪老胖子和刘罗锅这对官场沉浮数十年的老狐狸岂能看不出端倪?

  信号再明显不过——皇上年事已高,正在为未来储君铺路。

  而储君人选不是呼声最高、妻子娘家权势滔天,又有“二皇帝”和珅支持的成亲王永瑆,也不是新晋亲王特别能干的皇长孙绵恩,而是看着不显山不显水的嘉亲王永琰!

  纪胖子和刘罗锅对自己的判断很有把握,如此自然就要开始调整心态向嘉亲王慢慢靠拢。

  和珅权势熏天他们得罪不起,但挖苦赵安这个和珅狗腿子几句倒是无妨的。

  和珅难道还能为这狗腿子跟他二人杠上不成?

  这也是间接讨好嘉亲王的法子,众所周知,嘉亲王的两位老师都栽在赵有禄手中。

  等嘉亲王荣登大宝,别说赵有禄这个狗腿子自身难保,恐怕和二皇帝第一个欲哭无泪。

  赵安这边跟在军机大臣后面步入大殿,内外气温的差距令他原本觉着都快冻冰的血液开始复苏,浑身毛孔也跟着舒展开来。

  问题又来了,坐哪?

  皇子们有座,军机大臣们有座,所有人都有座,就他没有。

  殿内每一张桌子、每一只凳子可都是有主的!

  就很尴尬了。

  刚把老太爷扶到宝座上的和珅这时才注意自家狗腿子处境尴尬,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还好内侍首领李玉出面示意一个小太监把赵安引到御座左下角的角落。

  那里放有两个大暖炉,很暖和。

  就是没座,也没桌子,更别说酒肉了。

  老太爷已经来了,殿内还有蒙古王公和藩属使臣,临时增设桌凳显得大清不太专业。

  于是,赵安就成了乾清宫大殿除了内侍以外唯一站着的人。

  要不是脸上有须,穿着从二品官服,跟太监也没两样了。

  赵安心里倒不觉什么,站的高看得远嘛,尤其这么一站更让他倍加引人瞩目。

  谁安排他站这里的?

  老太爷身边的大太监李总管!

  李总管这么安排,是不是老太爷的意思?

  头一偏就能看到失散民间多年的亲生骨肉嘛。

  老太爷显然没有老看人形马赛克的意思,落座之后就同阿桂及一些帽子王老人聊起家常来了。

  知道老太爷爱热闹的和珅立时给了党羽们信号,于是殿内气氛一下轻松下来,老太爷在那哈哈大笑,臣子们则在那低声欢笑,一派过年的热闹景象。

  按照惯例,正式开宴前皇子皇孙、近支宗室要依次上前向老太爷叩贺新年说些吉祥话。

  同往年一样,今年仍是由年纪最长的仪郡王永璇带着三个弟弟上前打个样。

  与十一弟永瑆说了“恭祝皇阿玛圣体安康,福寿绵长”之类的套话后,永璇一瘸一瘸的就退到一边。

  轮到嘉亲王永琰时,除了常规祝福还加了句“惟愿皇阿玛松鹤长春,笑口常开”,配合那诚挚表情,显得格外真挚。

  “松鹤长春,笑口常开?”

  老太爷听的连连点头,显然对这个儿子的祝辞颇为满意。

  上了年纪的老人,图的不就是热闹嘛。

  一热闹,这笑口就常开了。

  猜出嘉亲王才是储君的纪昀瞧准机会出列笑道:“皇上,今日除夕,万象更新。臣观殿内祥和,皇子皇孙孝心可嘉,实乃我大清之福。尤其是皇上御笔亲书的福字笔走龙蛇,蕴含无穷福瑞...正所谓福星高照满堂红,寿域光涵万里天!皇上这福字不仅是添福,更是延寿啊!”

  纪老胖子说的是大殿北面墙上那硕大无比、笔力遒劲的“福”字。

  老太爷花了两天时间写的。

  每年除夕都会写,且总能写出不一样的风情。

  今年这福字看着很有劲。

  大概是老太爷在向臣工们表明自己还行,还能带领你们再走二十年的意思。

  老太爷上了年纪后本就喜欢听吉祥话,纪老胖子这添福又延寿的刚好说到其心窝子,顿时龙颜大悦,捻着胡须笑道:“好一个添福延寿,纪昀你这张嘴啊...说的好啊,朕的汉名元寿正应添福延寿吉兆,今日朕在此愿与天下臣民共享此福寿。”

  满殿王公大臣是通过和珅的翻译才听明白老太爷说的是啥,刚刚老太爷同阿桂、王爷们聊天时,也是和珅在那做翻译。

  这工作有点累人,但是幸福。

  “奴才恭祝皇上添福延寿,万寿无疆!”

  有眼力界的福长安带头喊了个口号,殿内顿时又是一片歌功颂德之声,搞的沉浸在“添福延寿”吉祥氛围里的老太爷脸上的皱纹笑的跟水波似的一荡一漾。

  “皇上洪福齐天,寿与天齐!今日殿前御笔福字高悬,应添福之兆;皇上圣讳元寿乃延寿之基...不过,据奴才所知,这殿内恰巧还有一位名字带禄的臣工,如此,这便是福、禄、寿三星齐聚乾清宫,乃千古未有之祥瑞,预示我大清来年国运必将福祚绵长,江山永固啊!”

  说完,和珅笑呵呵一指正津津有味听着的赵安,“赵有禄,还不上前给大清守福,给百官增禄,给皇上延寿!” 《清妖》-作者:傲骨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