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书房的妇人是和珅嫡妻冯霁雯,出身名门,祖父乃是前直隶总督、刑部尚书冯英廉。嫁给和珅已有二十年,虽年近四旬保养得宜,看着仪态端庄。
眉眼如画那个年轻女子则是和珅儿媳,也就是老太爷最宠爱的十公主。
两年前公主与丈夫丰绅殷德成婚时,老太爷给女儿女婿一次性赐了价值百万两的珠宝古玩,此外又赐银三十万两,婚礼还是在乾清宫正大光明殿办的,恩宠可谓大清开国以来公主第一人。
成婚后小两口很是恩爱,形影不离。
公主性情贤淑,不仅对公婆极是尊重,对府中下人也极好,于和府中很得人心,和珅对这个儿媳妇也是极为满意,现在就希望儿媳能早点替他诞下孙儿。
公主旁边清秀灵动女子则是小姑子微微,母亲就是和珅嫡妻冯霁雯。
微微下面还有个小两岁的妹妹尼莫,不过尼莫的母亲不是冯霁雯,而是和珅另一宠妾长氏,府中称其为二夫人。
长氏是口外正蓝旗蒙古普通牧民出身,十一岁时被刑部曹司员家买去当奴,因长相漂亮后被曹司员纳为妾。
后曹氏为谋求刑部秋审处职位将长氏转赠和珅,入和府后长氏因处事干练受宠,现执掌府内财务,是和府内的核心人物,外面管她叫“长二奶奶”。
冯霁雯知道丈夫今天要在书房接见外人,但旗人女子没有女眷不能见客的说法,加之只是带儿媳和女儿来取丈夫书房中的那对珐琅瓶的,便直接推门进来了。
“老爷,公主说想来给您请安,顺便看看您这里新得的那对珐琅瓶,您要疼公主,便把这对宝贝给公主得了。”
冯霁雯的声音给赵安的感觉极其受用,好像戴眼镜的四十岁女班主任凑在他耳边低语。
面上却是表现的极为恭敬,不敢有半点轻浮之色显露。
人家可是和二皇帝的正妻,大清朝现在又没皇后,所以称声皇后娘娘也说的过去。
冯霁雯笑着看了眼已经自觉站起身子微欠的赵安,见是个年轻人颇是有些好奇,因为过往新年来给丈夫拜年的都是四五十岁的老头子,一个个不是尚书就是侍郎的,可没这么年轻的。
赵安这里因和珅没说三女身份自是不便乱行礼,小心翼翼立在那不敢盯着三女看,低头时发现面前的妇人小腹微隆,似有身孕。
不由记起史书上说和珅还有个次子,不过生下没多久就夭折了,和珅很伤心还特意写了首诗悼念亡子。
“叫人过来取就是,何必特意过来?天大的宝贝只要公主喜欢,我这个做阿玛的难道还能藏着不给?”
和珅哈哈一笑,十公主这边则上前给和珅行了家礼:“媳妇给阿玛请安,新年吉祥!”
声音很是清脆悦耳,像极了婉清。
“阿玛吉祥!”
微微也上前给父亲请了安,继而好奇看着站在那的赵安,不知这人是谁。
除夕晚会、老太爷的家宴微微没有去,因此不知赵安身份。公主却是和丈夫进宫参加家宴的,自是知道赵安是谁,便侧脸与小姑子说了赵安的身份。
和珅则是笑着朝赵安摆了摆:“还不见过公主殿下?”
赵安这才故作一脸惶恐的上前行大礼:“奴才赵有禄叩见公主千岁!”
“赵大人起来吧,我皇阿玛给你的压岁钱你可别乱花,卖给别人可值银子呢。”
十公主面带笑容打量赵安两眼,语气随和并无半点公主架子。
两名丫鬟在夫人示意下将摆在书架上的一对宝瓶取下,冯霁雯便笑着带儿媳与女儿回了。
书房内恢复安静。
抿了一口茶后,和珅看似随意说了一句:“福中堂同我说你在安徽干的属实不错,方方面面都很用心,你头上那个署理二字能去了。”
闻言,赵安激动跪下磕头。
担着“署理”二字总归是名不正言不顺,就好像假丹期修士般,去了这二字那就真金丹了。
“起来吧,”
和珅声音平缓,听不出太多喜怒,“这件事福中堂不说我也想在心里,原是等开春后安排,未想福中堂对你如此看好,待过完元宵便为你办了这事,免得福中堂说我待下面人不够上心。”
赵安刚要起身,心头却猛地一凛,赶紧将脑袋抵在地面诚惶诚恐道:“中堂明鉴!在奴才心里,唯有中堂才是奴才的再生父母,奴才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报效中堂,奴才此生也誓死追随中堂,若有二心,就叫天雷打杀奴才!”
这番话说的斩钉截铁,就差手指紫禁城发毒誓了。
和珅轻轻用杯盖拨弄着浮叶,没有作声。
瓷器轻碰的细微声响听在赵安耳中,使他心弦绷的紧紧。
过了好一会儿,和珅方才缓缓开口道:“赵有禄,你有这个心很好,我也信你。不过有些事也当与你说几句,福中堂人是好的,但他那位当大将军的兄长为人性子傲,眼里容不得沙子,与我说不到一处去...这次福大将军出征高原若是全胜班师而回,怕性子比以前更加跋扈,难以容人。”
点到即止。
赵安没有任何迟疑就沉声道:“奴才只知有中堂,不知有什么大将军!奴才就是中堂的鹰犬,中堂但有所命,奴才万死不辞!”
抬眼看了看赵安紧绷却无比恭敬、无比虔诚的脸,和珅微微一笑将茶碗轻轻放下,点头道:“你明白就好,坐下说话吧。”
“嗻!”
赵安小心翼翼落座,仍旧是半个屁股悬空。
和珅忽道:“有件事须让你知道,皇上要山西巡抚书麟元宵后出任两江总督,这个书麟与我不和,你安徽又是两江辖下,我怕书麟对你有所针对...你且说说,若书麟真是如此行事,你当如何应对?”
赵安略作思索状,道:“回中堂,奴才当谨守本分。”
“谨守本分?”
和珅“嗯”了一声,“谨守本分,是啊,是该谨守本分,做人还是做官都要谨守本分,本分守住了,别人就不好说你。”
接下来的话听着像是自语,又像是说给赵安听,“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孙士毅调任四川,书麟接手两江,朱珪将往两广,主子如此安排究竟有何深意...”
赵安小心翼翼偷瞄了眼和珅,发现这位大清二皇帝的眉头皱着,心中一动,压低声音道:“中堂,奴才在安徽剿匪时悟出一个道理,这道理,或许能为中堂解忧。”
“噢,什么道理?”
和珅好奇看向赵安。
迎着和珅目光,赵安斗胆道:“中堂,这道理便是任他狂风暴雨,只要手里握着刀把子,便能劈开一条路来!”
《清妖》-作者:傲骨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