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胜沉思片刻,微笑摇头。
决定暂时不急着写《无间道》第二部的剧本。
原因有二。
一是他最近很忙,同时连载两本小说,让他已经忙得抽不出多少时间,二是……他觉得应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随着时间拉长,才能有更多观众看见《无间道》这部电影。
原时空,《无间道》1、2两部在内地的票房数据为什么那么惨淡?
究其原因还是口碑没有传播开。
直到第三部《无间道》在内地上映的时候,票房数据才表现出强劲的势头,因为那时候,很多人通过互联网、碟片等方式看过了《无间道》1、2两部。
口碑因此传播开来。
等第三部《无间道》上映的时候,这部电影就成了万众瞩目的经典续作,票房表现自然亮眼。
而现在?
《无间道》第一部在内地的票房数据虽然破了6000万,远超原时空的表现,但曹胜相信只要稍微推迟第二部《无间道》上映,第二部、第三部的票房都会更漂亮。
所以,他决定第二部的剧本,还是推迟到年底再说。
甚至推迟到明年再动笔也不迟。
像这种经典之作的续集,他相信推迟它的续作上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如果推迟五年,第二部在内地的票房可能就有几亿。
如果推迟十年,第二部在内地的票房,也许能有十几亿?
曹胜记得原时空的《泰囧》就有十几亿的票房,他隐约记得《泰囧》就是在2012年上映的。
而现在是2002年,10年后,正好是2012年。
以《无间道》的口碑和质量,《无间道》2如果在2012年上映,票房能比《泰囧》低吗?
所以,不急!
当然,他不会让第二部真等10年再问世。
因为《无间道》的投资人、导演、主演等人等不了那么久,真等那么久的话,主演们都会老不少,演出来的效果和第一部相比,就会很违和。
而且,10年后的票房虽然肯定会更高,但10年时间,人民币贬值得幅度也很大。
别的不说,现在徽州这里一块钱能买四个肉包子,10年后,一块钱就只能买一个肉包了。
有些心黑的店,甚至能把一个肉包子卖到一块五。
这就是10年间的货币贬值幅度。
心里有了决定的曹胜,笑了笑,登录起点作者后台,点开《修真聊天群》的书页,将页面拉到书评区。
不出他所料,书评区有不少议论《无间道》的帖子。
如:“《无间道》一出,还有人质疑阿灰的编剧能力吗?”
这个帖子,因为点击人数和回帖人数太多,成了整个书评区热度最高的帖子。
曹胜点开这个帖子。
看见帖子的正文:“最近这两年,很多人在质疑阿灰的编剧能力,认为阿灰配不上那么高的编剧费,编剧能力绝对称不上华语电影第一编剧,现在《无间道》的质量,应该能让那些人闭嘴了吧?不服的,请写一部质量更高的剧本出来!”
这个帖子下面,是53页的跟帖。
1楼:“我先声明:我没质疑阿灰的编剧能力!”
2楼:“我也声明一下吧!我也没质疑阿灰的编剧能力!”
3楼:“楼上的都没质疑,难道我质疑了?”
4楼:“说真的,在电影院看完《无间道》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傻了,不敢相信这么经典的电影,竟然是阿灰写的剧本,太牛掰了!”
5楼:“这部电影,让我发现我以前一直小看了阿灰,阿灰真牛逼!”
6楼:“我几个室友,一直笑我喜欢看网络小说,我看阿灰的小说,被他们看见了,他们也笑我,直到最近他们下班回来,跟我说《无间道》这部电影多好看、多牛逼,我跟他们说这部电影的编剧是中原一点灰,他们当时脸上的表情,嘿嘿,我想起来就想笑。”
7楼:“我最近总觉得小说,限制了阿灰的才华发挥,阿灰要是不写剧本,我大概永远都发现不了他竟然有才到这种程度,我宣布:《无间道》是我看过的最精彩的华语电影!且没有之一!”
8楼:“阿灰卖给好莱坞的那几个剧本,到底什么时候能上映啊?我已经等不及了,阿灰卖给好莱坞的剧本,好像都能做成特效大片吧?谁知道那几个剧本现在到底开拍了没有啊?”
……
曹胜看了一会,就退出这个帖子。
随后又看见书评区的另外几个帖子标题。
如:“难怪梁潮伟和华仔最近都去徽州找阿灰,《无间道》的质量太硬了啊!”
“梁潮伟在《无间道》里穿的皮夹克西装太帅了!!”
“阿灰什么时候能写一本《无间道》这样的双主角小说啊?”
“内地文坛才气十斗,阿灰一个人独占了至少八斗!难怪我作文写得那么差……”
……
看这些帖子,很容易让被夸的人飘飘然。
好在曹胜心里清楚《无间道》并不是他本人的作品。
他只是一个搬运工。
否则,被书迷们这么夸,他想不飘都难。
……
看了一会书评,他就关了浏览器。
打开《修真聊天群》的存稿、大纲、细纲,在心里酝酿下一章该怎么写。
他脑子很清醒,始终记得小说才是自己的基本盘。
也一直记得自己能搬运的经典电影不多了。
……
两天后。
《无间道》英语配音版,登录米国,在米国开始小规模上映。
这几乎是所有华语电影在米国上映时的常态。
再火的华语电影,在米国上映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先小规模上映,试探市场的反应。
反响好的话,才有机会扩大放映规模。
初登米国大荧幕的《无间道》,只有50块大荧幕放映。
观看的人数也不多,但看懂这部电影的人,反馈倒是很好。
只是,有耐心看完这部电影的米国人目前并不多。
因为他们看华夏电影,想看见的事华夏的功夫片。
可《无间道》不是功夫片。
而且,《无间道》的剧情对米国人来说,显得有点晦涩,电影里的正邪两方都在玩心理战。
这对本来就有文化隔阂的米国观众来说,就显得很不友好。
倒是这边的一些华人,看这部电影看得很过瘾。
给出的反馈充满溢美之词。
不过,虽然有耐心看完这部电影的米国人不多,但随着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好评越来越多,评分越来越高。
慢慢也吸引了一些米国观众走进电影院,耐着性子看这部电影。
渐渐地,这部电影的口碑开始扩撒。
放映规模也慢慢增加。
上映一周后,放映规模扩大到80块大荧幕,上映两周后,扩大到130块大荧幕,上映三周后,扩大到210块大荧幕。
按着这个势头上映下去,貌似这部电影的票房数据能涨到很高。
可惜……
任何一部电影在任何一个国家的上映时间都是有限制的。
更何况,这是一部华语电影。
所以,不出意外的话,这部电影在米国的票房在真正起飞之前,就会结束上映。
威廉.莫纳汉,是好莱坞的一名著名编剧。
《无间道》在米国上映三周后的一天下午,威廉.莫纳汉在圈内一位好友的推荐下,找了一家上映《无间道》的电影院,买票进去,带着审视的目光,来观看这部华夏电影。
那位好友把这部电影夸成了一朵花。
他从未见这位朋友如此不遗余力地夸过一部华夏电影。
这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正好最近他没什么灵感,正想找一些冷门电影来激发自己的灵感。
《无间道》的剧情,他第一遍也没看得太懂,哪怕他已经很仔细去看了,还是因为两国之间的文化隔阂,而看得不太懂。
但这一遍他在看的时候,因为看得够认真,还是看懂了一些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
特别是这部电影两个男主角互相到敌对阵营去卧底的设定,让他心生惊艳之感。
直觉告诉他:这应该是一部好电影。
于是,刚从放映厅出来,他又去售票处又买了一张《无间道》的票,在下一场开始检票的时候,他又进了一件放映厅,再次观看这部电影。
第二遍,他看懂了这部电影的更多精彩之处。
心里的惊艳感更强烈了。
第二遍看完时,放映厅里其他观众三三两两地走出放映厅,他注意到这些观众在出去的时候,几乎都在小声议论这部电影的剧情。
有人骂这部电影是狗屎,根本就看不懂,不好看。
但也有一些观众在离场的时候,很兴奋夸这部电影非常精彩。
这让坐在原位没动的威廉.莫纳汉挑了挑眉,若有所思。
他忽然意识到这部华夏电影虽然剧情很精彩,设定很惊艳,但这部电影对很多米国观众,都有不低的观影门槛。
很多观众因为看不懂,而领略不到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
——如果能买下这部电影的改编权,用米国演员、用英语拍出一版米国版本《无间道》,票房会不会很漂亮?评价是不是也会很好?
想到这里,威廉.莫纳汉怦然心动。
从电影院出来,他坐进车里,犹豫片刻,掏出手机,拨通好友马丁.斯科塞斯的号码。
电话一通,他就说:“嘿!马丁!我的朋友,你现在有时间吗?瞧瞧我发现了什么?一部来自华夏的警匪片,是的、是的!我确定是一部来自华夏的电影,非常优秀!真的非常优秀,我以上帝的名义发誓,这绝对值得你一看,只要你愿意看,我给你买电影票,什么?你现在没时间?不不不!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你肯定能挤出时间的,对吗伙计?快来快来吧!我有一个点子,如果你也喜欢这部华夏电影,或许我们可以合作一把,说服公司,买下这部电影的翻拍权,我来写剧本,你来拍,ok?ok?拜托!给我一个面子……”
……
华夏。
京城。
早就拍完新电影《大腕》的冯小钢,最近正在盯着这部电影的后期制作,这天傍晚,完成一天的工作后,他坐在回家的车上,眯眼望着车窗外的街景。
他和很多人一样,性格中都有截然不同的两面。
在人前,他自信、强势,口若悬河,什么事,都能说出他的道理。
但在身边没外人的时候,他就显得沉默寡言。
这是他早年间的经历所导致的。
很多人都知道他早年混得很狼狈,为了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捧过很多人的臭脚,那时候,他把自己摆在一个很卑微的位置上。
想着法的讨好某些人,只为那些人能看在他尽心尽力、说话好听的份上,能赏他一个机会。
比如:写一个剧本给他,比如:给他一次执导电影的计划。
等等。
而现在?
他觉得自己熬出头了。
自然就不想再像以前那么卑微,谁又愿意一直活得那么卑微呢?
如果成功了,还是像以前那么卑微,那他不是白成功了吗?
所以,成功后,他脾气越来越大,动辄发脾气,不再给任何人面子。
因此得了一个“小钢炮”的外号,他不仅不生气,还挺满意这个外号。
并决定一直保持下去。
而此刻,车里除了他,就只有他的司机,他可以卸下在人前的所有伪装,面无表情地看着车窗外的街景,静静地想着一些事。
比如:曹胜编剧,最近在内地、香江都斩获6000多万票房的《无间道》。
这么惊艳的票房数据,让他心里很复杂。
这部电影,他前些天进电影看了一遍。
对这部电影的质量,他心里有数,知道这部电影的质量,对得起那么漂亮的票房数据。
他很羡慕有人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更多的……
却是郁闷。
想着曹胜确实有惊人的才华,竟然能写出这么好的剧本,可惜,这小子屁股不知道应该坐在哪儿,身为内地的编剧,竟然把最好的剧本,不是卖给了好莱坞,就是卖给了香江的导演和电影公司。
给他冯小钢的,却是《疯狂的石头》那样不知所云、乱七八糟的剧本。
如果《无间道》这个剧本给我来拍,难道我就拍不好吗?
太瞧不起我了!
《梦回1997,我成了网文鼻祖》-作者:木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