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午的时间转瞬即逝。
陈延森一向很有原则,最多专注工作两小时,剩下的时间就用来“摸鱼”。
要么约张朝阳去海钓,要么找小马哥去港岛的商K消遣。
反正有私人飞机,每年一千多万的养护费不能浪费。
人嘛,有钱不花,岂不是白挣了?
中午回办公室简单吃了午饭,稍作休息后,他又回到实验室,一直待到下午四点。
研发中心里,除了他,还有300多名农业大学的高材生负责辅助工作。
从破晓A220EUV光刻机的研发过程中,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年轻人的可塑性和学习能力更强。
那些顶着各种头衔的老登,大多固执己见,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远不如刚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
你给他A方案让他去测数据,他偏说这么做不合理。
纯特么耽误他的时间!
像汪象朝、章延杰这种肯低头学习的老家伙,实属难得,堪称百里挑一的稀罕货。
陈延森懒得费心筛选,索性清一色招了年轻人。
胡锐晖给他推选的几位农科协会技术大牛,全被他婉拒了。
毕竟他搞的是基因编程育种,而国内主流技术是杂交育种,后者虽有参考价值,但实际帮助不大。
与此同时。
京东金融宣布获得首轮融资。
由森联集团领投,红杉资本、嘉实投资和华国太平跟投,融资额为10亿美币,投后估值飙升到100亿美币。
柳强东在斗音上高调宣布,将实行16薪制度,在原先14薪的基础上,额外发放两个月薪资作为绩效奖金。
当然,这里面是有套路的。
既然是绩效,就有KPI要求,完不成就要打折。
但不管怎样,肯涨薪总比不涨强。
许多京东的员工在脉脉留言调侃:“东子结婚后,明显大气多了。”
“别喊东子,喊东哥!”
”有奶就是娘是吧?”
“不过说实话,三大电商平台里,最豪横的还是拼呗,每年保底20薪,我寝室的狗儿子就在拼呗运营中心上班,一周只上四天班,还整天跟我抱怨生活太无聊,他奶奶的!”
“Hei,呸!有种来我们公司试试,晚上九点下班都算早退!”
“给加班费吗?”
“瞎,要是给加班费,我还吐槽啥?”
“卧槽!那你还不跑路?拼呗刚在阿比西尼亚开了新站点,正缺运营呢!”
一条讨论帖下面,网友们聊着聊着,话题就从京东聊到了森联。
2015年的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再加上“全民创业”的口号越喊越响,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每天都有上千家新公司成立。
一派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
此时的打工人跳槽格外容易:只需刷新一下简历,就有无数公司主动抛来橄榄枝。
他们只需从中挑挑拣拣,安排好下周的面试行程,最后选一家薪资最高的入职即可。
平时不想换工作时,必须把简历隐藏起来,否则猎头、招聘专员的电话都接不过来。
搁十几年后,年轻人恐怕都不敢相信,招聘网站竟有这样的“逆天功能”!
更逆天的是,大多数求职者找到工作后,都会主动开启这个隐藏功能。
当天下午,澎湃新闻和虎嗅IT相继发布报道,指出新狐狸淘的比价插件存在随意调整商品价格、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该消息一出,网易惠惠助手、慢慢买、什么值得买等一众比价工具都受到连累。
信任感一旦出现裂痕,崩塌只在一瞬间。
网易、慢慢买、什么值得买等十几家平台连忙发布声明,坚称自家比价插件绝不存在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若用户发现一例违规,直接奖励1000元现金。
各家的澄清方式五花八门,生怕被阿狸牵连。
而新狐狸淘因被实锤,还被曝光了大量视频和图文证据,导致用户信任度急剧下滑。
第二天数据显示,其日活用户竟下降了七个百分点。
看似不多,但随着负面热度持续发酵,新狐狸淘的用户正在大量流失。
杭城的一家公司迅速嗅到商机,借势推出“高佣联盟”,主打桃系高佣商品返现,试图承接新狐狸淘的流失用户。
马立云得知后,虽有不满,但也不好明着打压。
自从阿狸发布联盟新公告后,拼呗就拉拢了国内头部导购网站,联手封杀阿狸,导致阿狸在双十一大促上失利。
如今有人愿意做桃宝客,他自然乐见其成。
别看两个月前,他把导购网站往死里整,但双十一大促后他发现,导购网站虽价值不高,却是电商行业生态的一部分。
少了这5%的业绩,阿狸也深受影响。
半小时后,位于沪城的返利淘对外宣布,用户数已突破一亿,并拿到了乐天资本一亿美币的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币。
众所周知,10亿美币是互联网新兴独角兽的准入门槛。
换句话说,继狐狸淘之后,导购行业又诞生了第二家独角兽企业。
不少人见此情形,纷纷动了进入导购电商行业的念头。
有人甚至把直销模式移植到导购电商中,将用户分为三个等级:A邀请B,B邀请C,只要B、C在电商平台购物,A就能获得一定比例的佣金抽成。
躺着就能赚钱!
这个口号很快成为行业新标语。
第一批吃螃蟹的大多是微商,他们凭借私域流量,很快就发展了成千上万的下线。
新年伊始,导购电商模式竟逆势增长,迎来了行业的第二个黄金期。
受此影响,拼呗、阿狸和京东的单日成交额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
1月15日,星期四。
陈延森去实验室交代了几句工作,便回到了一号楼的顶层办公室。
在他的正前方是一块65寸的显示屏,挂在墙壁上。
坐下后,他点开云舟办公软件,进入了Mimo的年终汇报视频会议。
同一时间,远在纽约Mimo总部的毛超荣和一众高管,早已在电脑前等候多时。
见大老板进入会议室,毛超荣立刻起身招呼:“老板,上午好!”
“Mimo的核心经营指标我心里有数,大家汇报尽量筒短,挑重点说就行,开始吧。”
陈延森靠在老板椅上,轻描淡写地说道。
开会不是目的,围绕数据背后的业务逻辑展开深度协作,才是此次会议的核心。
“老板,我们先看一下Mimo在2014年的发展轨迹。
累计注册用户9.8亿,同比增长45.4%;日活跃用户4.2亿,同比增长41.7%;月活跃用户6.7亿,日均用户使用时长为112分钟,较去年增加了13分钟,用户心智占领稳固。
“毛超荣点开一份可视化图表,投放在会议公屏上,所有人都能下载查看。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在年龄分布上,30岁以下的用户占比55%,30到45岁的用户占比35%,平台用户结构保持得极为健康,商业化价值较高。
在地域分布上,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用户占比35%,二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65%,下沉市场已成为增长核心引擎与内容生态的重要源泉。”
目前,Mimo的服务范围主要覆盖北美、欧洲、东南亚,以及部分非洲、南美地区。
累计用户只差2000万就能突破十亿!
在全球亿级DAU排行榜上,Mimo位列第三。
前两名分别是Facebook、WhatsApp,紧随其后的是YouTube、微信、Twitter和Instagram.当然,从本质上说,Mimo和斗音是同一款产品,只是分地区运营罢了。
否则,将国内斗音与Mimo的日活相加,已经无限接近Facebook的7亿水平。
而此时Facebook的市值是2200亿美币。
对毛超荣而言,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决定,就是接受陈延森的邀请,前往灯塔国主导Mimo的运营工作。
凭借连续两年的超高增长率,他获得了Mimo2%的股权。
华尔街对Mimo的估值也从九月份的120亿美币,飙升到了年底的780亿美币。
在一帮金融大享眼里,《福布斯》杂志对Mimo的价值判断是拍脑袋的决定,简直毫无依据。
如今Mimo又增加了电商模块,为估值带来了新的增量,总价值绝对超过了800亿美币。
如此一来,毛超荣手上的股权价值就达到了16亿美币。
而赚到这笔钱,他只用了不到三年时间。
不算薪水,单是股权收益,每年就有5亿美币。
等将来公司上市,这笔资产说不定能涨到30亿美币。
陈延森听着毛超荣的汇报,没有说话,只是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老板,接下来是核心业务与财务数据:2014年总营收1850亿华元,约298亿美币。
第一块是线上广告业务,作为营收基石,收入1350亿元,占比73%。
广告主数量突破200万,其中中小型企业占比超70%。
信息流广告保持行业领先,品牌广告需求旺盛,汽车、美妆、3C数码是前三大投放行业。
第二块是直播业务,作为生态支柱,收入350亿元,占比19%。
每日开播主播超100万,直播付费用户达4000万,月度平均ARPPU,即每付费用户收入约为65元。
第三块是电商业务,第四季度刚上线,作为重要增长引擎,收入120亿元,占比6.5%。
第四块是其他业务,包括游戏发行、会员订阅、企业服务等,收入30亿元,占比1.5%。”毛超荣缓缓说道。
陈延森的目光下移,落在表格后半段:营收成本740亿元,主要包括服务器带宽、内容分成、支付渠道费等,占总营收的40%;毛利额1110亿元,毛利率60%,净利润390亿元,净利润率21.1%。
实际上,其中三成营收被陈延森以算法专利使用费、市场费用和管理费用为由给抽走了。
合理避税是财务人员的必修课,Mimo的首席财务官也不例外,把报表做得干净漂亮,将净利润巧妙控制在20%左右。
陈延森暂时没有让Mimo上市的想法,听完汇报后,只筒单提了几句:让毛超荣在电商业务上多发力,在深化内容运营的同时,重点探索电商和短视频的完美契合点。
从报表来看,Mimo的DAU/MAU比值超过了50%,说明产品具有极强的用户粘性和活跃度。
商业化路径清晰,广告、直播和电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收入结构多元化,抗风险能力强。
基于AI的推荐算法持续优化,信息分发精准度不断提升,这是维持高使用时长与高转化的核心。
若是能让拼呗和Mimo实现业务协同,双方都能受益。
但受文化习惯、消费偏好和平台发展差异影响,Mimo的直播带货业务对GMV的贡献不大,成交大多通过搜索、橱窗和短视频完成。
一个猴一个拴法!
Mimo能否真正实现“三驾马车”并行,关键就看毛超荣能否找到更合适的发展路径。
随后,Mimo的技术部运营与内容中心、商业化部门、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按地区划分,逐一进行了汇报。
截至2014年12月,Mimo的全球员工总数已达1.9万人,分布在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
一个半小时后,陈延森切断了视频会议。
他身子往后一靠,伸出右手,一瓶冷鲜储存的芒果汁自动飞出,稳稳落入手中。
下午还有橙子农牧科技和OFO单车的年终述职会议,按照这个进度,接下来十天里,他每天都得抽出四个多小时用于开会。
……
第二天上午,橙子汽车的官方账号在斗音和快手上发布了一条37秒的短视频。
视频中,一辆通体泛着银光的轿跑电车格外吸睛,车头正前方,摆放着网友极为熟悉的橙子图案。
一条横贯车头的极细LED光带,取代了传统大灯设计,光带下方隐藏着可伸缩式LED矩阵大灯组。
贯穿式尾灯与车头呼应,内部结构更复杂,采用点阵式LED光源,可显示特定充电状态或警示图案。
标配22英寸低风阻涡扇轮毂,车内搭载17英寸纵向中控触摸屏,支持4G网络和莫斯语音助手,可实现OTA在线升级。
根据续航性能不同,新车分为标配、高配和顶配三个版本:最低续航800公里,适合市区及周边通勤:最高续航达1600公里,足以横跨华国南北。
但视频中并未公布橙子瑶光E1(AuraE1)的售价和发售时间。
超高的颜值,再加上让人无需担心续航焦虑的4890深蓝电池,瞬间吸引了大批网友关注。
要知道,早在2013年底,就有自媒体和车评人传出森联集团要造车的小道消息。
当时虚城的汽车生产基地正在建设,消息属实,但之后便没了动静。
再加上特斯拉、小鹏、北汽、比亚迪等品牌不断推出新产品,网友早就把橙子汽车抛到了脑后。
如今新品突然曝光,热度瞬间飙升。
在网友看来,橙子汽车有着多方面优势:车机芯片、动力电池、语音互动、智能系统等领域,都有雄厚的技术积累。
唯一的疑问是,橙子汽车能否搞定汽车的三电系统、车身强度和安全问题。
说到底,汽车首先是运输工具,核心是安全。
这条短视频的点赞量很快突破300万。
晚上八点,陈延森也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又曝光了一辆通体全白的瑶光E1纯电轿跑。
网友见状,纷纷在评论区追问价格和发售时间。
陈延森躺在碧湖云溪八号别墅的三楼主卧里,一手拿着手机,一手贴着叶秋萍的肚子,不紧不慢地回复道:“预计还得等三个月到半年,瑶光E1距离上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整车性能、耐久性、安全性、人体工程学与舒适性测试,都得达标才行。
“他对瑶光E1的期待很高!
既要在国内卖出好成绩,也要获得海外客户青睐,所以每个细节都得打磨到位。
否则,万一出现安全问题,橙子的招牌可就砸了。
因此,造出第一批工程版样车后,设计师和测试工程师得开着这些瑶光E1,去沙漠、极寒地区或沿海地带进行重度测试。
谁负责的模块,谁来牵头测试!
如果连自己都不敢用的产品,怎么好意思交付给用户?
网友在看到陈延森的回复后,顿感失望。
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这也太久了!
另一边。
王超在完成新品发布后,又马不停蹄投入到发动机的研发中。
原因也很简单,电车从来不是这个世界的主流。
橙子汽车想要走出国门,实现年销500万、1000万辆的目标,绝不能只靠电车。
而陈延森,也从来没把橙子汽车当成是单纯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在小众市场打顺风局有什么意思?
要打就打主力!
《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作者:今月曾经照古河